12月2日上午10:30人文社会科学第十六期青年学者学术沙龙在文理楼462召开。本次沙龙以“国际话语权的概念、生成与策略研究”为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杨晓燕老师主持,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讲师毕松老师、副教授杨晓燕老师、副教授汝绪华老师、教授潘娜娜老师以及形势与政策系副教授郎帅老师做主题发言,新葡的京集团88142021、2022级部分研究生参加。
沙龙伊始,毕松老师首先强调提升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性需要,指出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当前国家强调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热点问题。随后,围绕国际话语权的基本内涵、政党关系、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实践路径、风险和机遇等方面展开论述,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基本问题和实现路径。杨晓燕老师从中国在反贫困领域国际话语权的基础、评估及策略研究角度出发,围绕反贫困领域国际话语权的概念发展、中国在反贫困领域获得国际话语权的基础和对于中国在反贫困领域国际话语权的评估三部分,为同学们讲解了研究该问题的逻辑思路和理论成果。杨晓燕老师的发言不仅为同学们介绍了该领域的前沿理论,而且向同学们传授了进行学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郎帅老师结合参与对外活动的亲身经验,对于新时代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国际传播、提升国际话语权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首先,郎帅老师指出从宏观角度来看,建党百年语境下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议题已引起各界重视;其次,从中观层面来看,党的执政成就国际传播与话语权构建吸引了学界的大量目光;最后,从中微观的角度来看,党的执政理念国际传播与话语权构建是比较分散的,面临着大量的挑战。汝绪华老师以“如何赢得国际话语权”为主题,针对国际话语权的内涵、构成、分类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以美国掌握国际芯片技术话语权为例,特别从硬话语权和软话语权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全面地解读,帮助同学们更直观理解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问题。
各位老师发言结束后,潘娜娜老师根据国际话语权的研究现状以及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性的点评,呼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为抓手,用学术讲政治,用学理讲问题”的原则方法来进行学术研究,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更加注重逻辑和研究能力的提升。科研不是闭门造车,各位老师的发言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同学们把握有关“国际话语权”的前沿研究动态,丰富理论知识,对未来的个人科研成长进步一定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